内容:脉诊.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.pdf
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5shubook.com/p-67172.html
手机版地址:https://m.5shubook.com/p-67172.html
出处:国学五术书社【www.5shubook.com】
《脉诊.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.pdf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脉诊.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.pdf(4页珍藏版)》请在周易易学书店|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。
1、中华中医药学会 第 1 页 共 4 页 中医“四诊合参与养生”训练大纲 一、中医的神奇 二、如何用号脉的方式确定肿瘤体质 三、首先要掌握的两个理论 1.藏象学说 A、 所有外在的不健康的现象,都与内在的脏腑病变有关。 B、藏象学说举例。 2.五行学说 A、 中医的“中”字的含义。 B、如何利用五行学说简化诊断环节。 四、人为什么会生病 1.外邪 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、污染 2.内邪 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 3.内邪不举、外邪难入 五、情绪对人体的伤害 1.大喜伤心 2.大怒伤肝 3.大思伤脾 4.大悲(忧)伤肺 5.大恐(惊)伤肾 六、脉诊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黄帝内经素问 三部九候论提出的
2、 “ 三部九候 ” 脉诊法是指,诊脉部位分头、 手、足三部,每部又分天、地、人三候,所以称之为“三部九候法”。 “三部九 候”语出黄帝内经素问 三部九候论,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,它把人 体头部、上肢、下肢分成三部,每部各有上、中、下三处的动脉,在这些部位诊 脉,称为 “ 三部九候 ” 。 头部:上 两额动脉(太阳),候头部病变;中两侧耳前动脉(耳门) , 候耳目病变;下-两颊动脉(地仓、大迎) ,候口齿病变。 中华中医药学会 第 2 页 共 4 页 上肢:上 手太阴肺经动脉(寸口) ,侯肺;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(神门) , 侯心;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(合谷) ,候胸中。 下肢:上 足厥阴肝
3、经动脉(五里、妇女取太冲) ,候肝; 中足太阴脾经 动脉(箕门),侯脾,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(冲阳); 下足少阴肾经动 脉(太溪),候肾。 根据临床实践,简化遍诊法,一般只侯“寸口脉”,称为“独取寸口”。寸 口脉分寸、关、尺“三部”,每部各以轻、中、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、中、沉三 侯,共为“九候”。 此外,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“三部”脉是指“人迎”(结喉旁颈 总动脉) 、 “寸口” (腕部桡动脉)和“趺阳脉”(足背部胫前动脉)。 故脉诊流派众多,各有所长。 七、脉(切)诊 1.滑指判断肿瘤体质的方法 2.定性 寒热虚实 判断标准 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脉搏
4、跳动较弱脉搏跳动较强 现代名称慢脉快脉弱脉强脉 古代名称迟脉数(shuo )脉细脉洪脉 3.定位 左手 脉 右手 寸心寸肺 关肝关脾 尺肾(阴)尺命门(肾阳) A.高骨定位法。 B.食指永不离寸位。 C.同身寸。 D.脉与心脏同高。 E.取脉要轻、给脉要轻。 F.用指尖不要用指腹。 4.训练 八、问诊 一问寒热,二问汗; 三问头身,四问便; 五问饮食,六问胸; 七聋,八渴,俱当辨。 中华中医药学会 第 3 页 共 4 页 1.一问寒热 A.热证:五心烦热,潮热、盗汗。 B.寒证:形寒、肢冷、背凉。 2.二问汗 A.自汗:温度适宜,而自身出汗,则代表肺虚,症状为肺部慢性疾病,严重 者可能患有带状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