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地址:https://m.5shubook.com/p-67195.html
出处:国学五术书社【www.5shubook.com】
《脉诊仪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_综述_.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.pdf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脉诊仪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_综述_.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.pdf(3页珍藏版)》请在周易易学书店|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。
1、脉诊仪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( 综述) 杨冰牛欣王玉来 (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) X 关键词 : 脉诊仪 ; 计算机 ; 分析方法 ; 综述 中图分类号 : R241.9 脉学的发展 , 与整个中医学发展息息相关。自 50 年代始 , 许多学者致力于脉诊的客观化研究, 希 望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仪器, 来改变中医脉诊 / 心中了了 , 指下难明 0的状况。本文将近十余年来 脉诊仪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综述如下。 1脉诊仪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对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方法, 大多 是把适当的换能器置于被测部位, 将脉搏的搏动转 换成电信号 , 再输入放大电路, 将微弱的生理病理信 号
2、用记录仪记录, 或用计算机处理, 再对脉搏波进行 分析诊断。石山仁等用手术的胶皮手套, 把半导体 的应变计贴于手指部位, 作为检测压脉波并作记录 的脉波计 , 并用此种脉波计测定了20 40 岁健康人 的六部定位脉波 1 。藤田六郎研制出不接触诊脉部 位就能测出最大脉波的光电管容积脉诊仪, 后用日 本光电 K. K 超声波脉诊仪进行了实验, 证实了作者 提出的存在 10 种体型的可能性, 同时还确认在脉诊 部位有五行循环的存在 2 。冈田腾用陶瓷型压力传 感器 , 开发出适合于浮、 中、 沉各压力等级的元件, 并 用此传感器描述了全部脉象对应的脉搏图形, 分析 后得到满意结果 3 。由此可见,
3、 国外对脉搏波的研 究,在仪器上正朝着超声显像方面发展, 脉搏图也进 入了由波示图到声像图的研究新阶段。 国内近 10 多年来 , 已研制出许多种性能各异的 脉诊仪。脉诊仪区别最大的就是传感器。传感器可 分为机械式、压电式、光电容积式等多种, 其中以压 电式较为成熟和实用, 它的传导方式又有固体、 气 压、 液压传导等 , 并且采用了压电晶体、半导体应变 片、 高分子压电薄膜和液态可变电阻等压电材料。 郑行一研制出一种多维脉象检测系统, 在寸、关、尺 的三部不同位点, 同时描记出63 道压力脉图, 对脉 搏进行多维分析 4 。胡家宁等研制了三头式仿中医 脉象传感器 , 并在临床进行了实际应用,
4、 得到满意的 测试结果 5 。此外 , 柳文仪等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 的方法直接观察脉管管径, 壁的厚度 , 充盈情况 , 血 流频谱情况等,认为是对脉象客观化、 科学化研究的 新方法 6 。 从各种报道来看, 脉诊仪目前的技术水平趋于 一致 , 少有突破。多是利用单头式压力传感器, 方法 比较单一 , 取得的生理信息比较少。今后, 一方面要 进一步采用新方法来充分利用压力传感器所拾取的 信息 , 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辅助性的传感器, 组成多 信息 , 多功能的复合测试仪器来进行脉诊研究, 同时 还要使其具有方便、 经济、 易于操作的特点。 2分析方法的研究 对于脉图所反映的多方面、综合的信息 ,
5、 单靠直 观形态分析法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掩盖住,因而 , 目 前分析方法向更加全面与多样化发展。目前所用的 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和频域分析两大类。时域分析 法包括直观形态法、 多因素识脉法、 速率图法等。傅 骢远研究了脉诊浮、 沉、 虚、 实的客观指标 , 指出取脉 压力 - 主波幅关系曲线可作为判别浮、沉、 虚、 实的 客观指标 , 并给出了具体数值 7 。李景堂提出每个 寸、 关、 尺脉均应包括脉波-脉位趋势图、 脉象波形 图、 脉率趋势图、脉道形态示意图来进行脉象的多因 素分析 8 。李冰星等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, 开展了 阳虚、 气虚特征指标的提取, 得出了回归方程, 提示 脉图 参数 作
6、为 证 的客 观 化诊 断 指标 之 一 是可 行 的 9。杨天权等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脉图指标和 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以阐明应用脉图、切脉诊 断动脉硬化的科学依据 10 。速率图分析法即波形 微分波的分析,可反映脉象波形在每一点的变化速 度 , 对于比较各种波形的升支变化率尤有帮助。 频域分析法当前主要采用富利叶频谱分析方 法。这种方法是近代工程力学中处理波动信息的手 段。它可以把一个很复杂的由许多重叠波构成的脉 #68#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 Beijing UniversityofTCM 2000 年 11月第 23 卷第 6 期 November2000, Vol.
7、 23, No. 6 X杨 冰, 女, 27岁,医学硕士 搏波分解成不同的谐波, 这样就能把其中所包含的 丰富信息和能量提取出来, 因此较时域分析法能更 清楚地反映脉象的各种变化。台湾省学者与加拿大 学者合作 11 , 对健康人和病人的脉搏信息用电子计 算机作 FFT,得到功率谱 ,计算出能量比率, 发现正 常人的能量比率均大于100,病人的则小于100, 并 且正常人频谱在10 Hz 以下幅值较高, 病人的在10 Hz 以上幅值较高且频谱曲线变化大。石神龙代等 对脉搏信息进行了频域分析, 发现功率谱中基波的 功率较大 , 认为基波的半值的宽度, 基波及高次谐波 的比值及高次谐波的含量是决定脉
8、波的特征的因 素12。 3电子计算机在脉象研究中的应用 在把电子计算机运用到脉诊研究方面, 台湾汪 叔游教授做了大量工作 13 , 1981年完成硬件分析 电路 ,用 8748 微电 脑代替体积庞大的多频道记录 仪,1984 年选用Entran小型 压力转换器, 并配 合使 用苹果 号电脑完成有关研究; 1987 年起 , 将更稳 定的硬体电路及IBM-16 位元的软体程式运用于脉 学研究 ; 1988年初成功地加装 Data- Fax 系统。钱 宗才等描述了在中医脉图采集信号过程中取法压力 标定的设计 , 以及模拟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系统, 并 扼要地介绍了非参数回归近邻权函数估计的滤波方 法
9、 14 。白净等采用一个由120 个数字单元组成的 人体心血管系统血液动力学分布式仿真模型, 对血 液粘度和血管弹性的变化所致挠动脉脉搏波的改变 以及心力衰竭、 高血压、动脉硬化三种病状所致脉搏 波的改变趋势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, 取得了初步结 果15。徐黎明等运用现代压力电压转换原理和电 子计算机相联体, 经五单元传感探头对脉象进行三 维认证 , 以脉搏波峰的有无、 峰距的远近、 波峰的高 低、 峰底的宽窄准确地实现了中医脉象研究中的客 观规范量化 16 。王爱民等提出了模糊区间方法, 在 计算机上进行了脉象分类研究, 并着手进行多头传 感器 和 人工 神 经元 网 络方 法来 分 析 多路
10、脉 象 信 号17。马援等采用C YX-10T 型脉图传感器将脉 搏的压力 波变换为电信号, 经放大 滤波后 , 送 A/ D 转换板转换为数字量, 由苹果 号微机采集、 存储、 处理和显示 , 临床上对300 人次进行了脉图检测及 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, 所得参数与目前公认 可靠 的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对比 , 相 关性良好 ; 对 1 700余人次不同病种脉图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, 建立了基本脉象定量化判别标准 18 。张镜 人等应 用脉象计算机增龄变化测报系统自动诊断中医脉象 106例, 并进行分析 , 认为切诊定脉和图诊定脉两者 应结合进行 , 计算机脉象确诊率为94164% , 并认
网友评论